服务热线: 010-6313 4959
首页 >> 甄选图书 >>经管励志 >> 金融中心论
详细说明

金融中心论

去手机购买
价格
¥56
累计销量0累计评价0
购买数量
- +
总计¥56
收藏
  • 商品说明
  • 所有评价

O1CN015M3NxS1P8c1GH1cIq_!!1965191796_jpg_400x400.jpg

编辑推荐

我国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看看怎样借鉴经验、总结教训、全方位长远地规划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现行国家支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政策背景下,主要针对我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与离岸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国外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地分析比较,结果我国具体国情与发展进程,提出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议。本书的重点在于:通过对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与现状的认识,深入分析我国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必要性以及其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

 作者简介

陶冶,副教授。从事金融行和国际金融学教学与研究,具有较深的经济理论功底,目前已公开发表论文几十篇。曾作为部级课题主持人出色地完成了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并且作为主持人完成了两个北京市教委课题。

 

目录

前言 …………………………………………………………………………… 1

 

章 金融中心概论 ……………………………………………………… 1 节

金融中心基础理论 …………………………………………… 2

一、金融中心的界定 ……………………………………………… 2

二、从供求角度分析金融中心形成 ……………………………… 3

三、金融中心发展的深刻背景 …………………………………… 4

四、历史上的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分析 ………………………… 10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概论 ………………………………………… 20

一、国际金融中心的界定 ……………………………………… 20

二、国际金融中心形成因素分析 ……………………………… 21

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评估指标体系 ……………………… 31

四、现有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比较与新变化 ………………… 37

五、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职能 ………………………… 46

六、新兴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 ………………………… 47

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以英、美、日为例)…… 47

第三节 国际金融中心对世界(或国内)经济的影响………… 48

第二章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及比较分析 ………………………………… 51

节 伦敦 ………………………………………………………… 52

一、地理位置 …………………………………………………… 52

二、形成历程 …………………………………………………… 52

三、发展现状 …………………………………………………… 53

四、功能影响 …………………………………………………… 54

 

五、原因分析 …………………………………………………… 54

六、衰落 ………………………………………………………… 58

第二节 纽约 ………………………………………………………… 58

一、地理位置 …………………………………………………… 58

二、形成历程 …………………………………………………… 58

三、成为金融中心原因分析 …………………………………… 60

四、发展现状 …………………………………………………… 61

第三节 法兰克福 …………………………………………………… 61

一、地理位置 …………………………………………………… 61

二、形成历程 …………………………………………………… 61

三、发展现状 …………………………………………………… 63

四、未来发展:政府推动与欧央行的机遇 …………………… 63

第四节 东京 ………………………………………………………… 64

一、地理位置 …………………………………………………… 64

二、形成历程 …………………………………………………… 64

三、发展现状 …………………………………………………… 65

四、东京金融市场运行的缺点 ………………………………… 65

五、日元的国际化之路 ………………………………………… 66

六、金融中心的衰退 …………………………………………… 67

第五节 新加坡 ……………………………………………………… 70

一、地理位置 …………………………………………………… 70

二、形成历程 …………………………………………………… 70

三、原因分析 …………………………………………………… 71

四、发展现状 …………………………………………………… 72

第六节 主要国家金融中心发展比较分析 ………………………… 73

一、主要国家国际金融中心区位条件比较分析 ……………… 73

二、主要国家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过程比较分析 ……………… 74

三、主要国家国际金融中心业务比较分析 …………………… 76

四、主要国家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 78

五、国际金融中心展望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80

 

第七节 离岸金融中心 ……………………………………………… 81

一、国际离岸金融中心简介 …………………………………… 81

二、英属维尔京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简介 ……………………… 82

三、离岸金融中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83

第三章 金融国际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85

节 金融国际化及其正负效应分析 …………………………… 86

一、我国金融国际化的现状 …………………………………… 86

二、金融国际化的正负效应 …………………………………… 87 第二节 金融国际化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分析 …………… 90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改革 ………………………………… 90

二、金融国际化促进资本市场开放 …………………………… 94 第三节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99 一、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 99

二、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建议 ……………………………… 103 第四章 我国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的构想 ……………………………… 107 节 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构建回顾 …………………………… 108

一、离岸金融市场 ……………………………………………… 108

二、我国离岸人民币业务以及市场的发展 …………………… 108

三、离岸金融市场构建中的困难 ……………………………… 109 第二节 我国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的构想 …………………………… 111 一、我国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理由 …………………………… 111

二、适合于我国的离岸金融中心的策略选择 ………………… 112 第三节 我国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对内地金融市场的

影响 ………………………………………………………… 120

一、目前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 120

二、比较成熟的离岸金融中心对其国内的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影 响——新加坡 ……………………………………………… 122

三、离岸金融中心对本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的思考 ……… 123

 

第四节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发展路径辨析 ……………………… 124

一、人民币国际化(离岸金融中心)演进轨迹 ……………… 124

二、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直接诱因 ………………………… 125

三、人民币离岸中心风险对冲机制呼之欲出 ………………… 126

四、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挑战 ……………………………… 128

五、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代价辨析 ………………………… 128

六、其他货币离岸中心的经验借鉴 …………………………… 131

七、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未来发展路径分析 …………………… 133 第五章 中国的金融中心建设 …………………………………………… 135 节 中国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 …………………………… 136

一、确立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战略地位的需要 ……………… 136

二、掌握中国在国际市场主动权的需要 ……………………… 137

三、为了我国维护金融自主权的需要 ………………………… 138

四、让国民分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的需要 …………………… 139

五、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维护金融安全的需要 ……………… 140

六、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 ………………………… 140 第二节 我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分析 ……………………… 141

一、宏观经济背景:中国已经具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和 实力 ………………………………………………………… 141

二、中国的金融热悄然兴起 …………………………………… 150

第三节 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行动战略框架 ……………………… 151

一、坚持以国家战略为统领 …………………………………… 152

二、明确我国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 …………………………… 153 第四节 关于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问题的研究 ………………… 156 一、中国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 ………………………… 157

二、以大连为例分析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 ………………… 160

三、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162

四、中国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措施和建议 …………………… 164 第五节 我国四大金融中心发展历程 ……………………………… 166

 

一、香港——亚太地区领先的国际金融发展中心 …………… 166

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 ………………… 176

三、中国香港、上海、新加坡的比较分析 …………………… 194

四、深圳 ………………………………………………………… 198

五、北京 ………………………………………………………… 203 第六章 战略视角下中国多层次金融中心发展分析 ………………… 215 节 我国金融中心的发展 ……………………………………… 216

一、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形成特点借鉴 ………………………… 216

二、中国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8 第二节 中国发展多层次金融中心的战略规划 …………………… 223 一、加快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 223

二、根据不同功能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 ……………………… 224

第七章 逆周期的宏观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构想………………………… 227 节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意义 …………………… 228

第二节 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形成的背景、特点及内在逻辑分析 … 229

一、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形成的背景 ……………………… 229

二、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内在逻辑 ……………… 230 第三节 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的内容分析 …………… 231 一、资本充足率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变动 …………… 231

二、不良贷款率的合理变动调控经济冷热度 ………………… 232

三、根据经济状况调整动态拨备覆盖率 ……………………… 233

四、对流动性比率的不同监管 ………………………………… 234

五、采取混业经营的方式 ……………………………………… 234 第四节 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 235 一、动态拨备覆盖率缺乏一致标准 …………………………… 235

二、混业经营不利于风险控制 ………………………………… 236 第八章 从汽车金融服务业角度思考金融市场发展 ………………… 239 节 汽车金融业概述 …………………………………………… 240

 

 

 

精彩书摘

章 金融中心概论

 

节 金融中心基础理论

一、金融中心的界定

 

从功能的角度,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Kinderberg)认为:“金融中 心不仅随时要在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和投资之间发挥平衡作用,将金融资本从 储蓄者转移到投资者,而且还对不同地区间储蓄的支付和转移产生影响。”

我国香港学者饶余庆提出:“金融中心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高度集中, 各类金融市场能自由生存和发展,金融活动与交易较任何其他地方更有效率 的都市。”

英国金融专家库克利则认为:“金融中心传统上是对主要金融市场的描 绘。在这个市场上,当大量金融交易活动被集中在某一区域尤其是特定城市 时,该城市或区域便被看作是金融中心。”

可以说,金融中心一定是具备经过历史财富积累而奠定的经济基础,而 且能经历改革甚至是残酷的政治斗争而延续下来。同时,通达的区位优势以 及具备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硬件设施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向各类金融机构以及新型交易的中介商提供更加精细化的分工,再通过 不断地发展扩张,孕育出具备区域性或者全球性的资本交易清算场所。由此, 金融中心是建立在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而产生的科技、贸易、经济等中心之上 的汇聚机构、交易、清算、先进设施、金融领域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的中心。

金融中心功能的实质即金融中介功能。传统上,为有资金需求客户与有 闲散资金客户之间提供中介服务作为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的中介功能;而金融 中心则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集中交易和清算的场所,某种程度上是“中介的 中介”。区域金融中心是那些允许国际投资者们自由积极地从事各种相关金融 交易的特定区域。与之对应的,只允许本国居民进行金融交易的则被称为国

内金融中心。

 

二、从供求角度分析金融中心形成

 

基于世界经济格局变迁的视角,可以说,任何强大的经济体都必然会发 展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区域金融中心,通过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样也可以看出: 打破宗教束缚以及最早发行公债进行融资的威尼斯;坐拥商业和信息交换中 心,诞生出世界历史上家中央银行的阿姆斯特丹;借助英国次工业 革命的推动,成为新生经济体的核心区——伦敦;还有纽约、东京等城市都 是世界著名的区域金融中心。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时间回溯到 2011 年 2 月 14 日,根据日本内阁公布的数据,日本 2010 年全年名义 GDP 为 54742 亿美元,这与我国同期名义 GDP 相比少了约 4000 亿美元,这是我 国 GDP 首次超过日本。当前我国的 GDP 总量已远超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 按这样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我国理应孕育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金融中心。 实际上,一个国家产生出区域金融中心往往就意味着其具备了区域货币和资 本的控制权以及定价权,由此,当代各国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愈加激烈。

Kinderberg(1974)提出,金融服务中心一定是由银行、证券、信托等高 度专业分工的金融中介公司组成的。促使金融中心形成的向心动力往往是以 具备相当规模的经济体作为核心,尤其是在交易和支付结算体系的构建中。 由此,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地理区域以及文化差异等可以说是离心力。 历史表明,通常是在金融中心的开端期,一些“小的历史偶然事件”可能就 会导致某一区域中产生较小的优势,这也意味着一些优势在当时不一定能被 识别出。由此,对于早期的历史研究来说,找出促使一个领先金融中心出现 的因素尤为关键;一般情况下,战乱、贸易发展变化等都可能会影响金融中 心的兴衰起落。譬如,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美国、欧洲各国以 及日本的金融地位的发展变化轨迹很大程度上吻合以上规律。这些新兴的金 融中心无不显示出一个共同之处:以国民经济的增长作为动力;以当代先进 的科技作为基础,以完善的信息披露、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作为保证。回到 前文所述有关金融中心形成的向心力与离心力观点。向心力可大致分为三个 部分:(1)市场的流动性(2)信息溢出效应(3)规模经济。离心力同样大致包含三个部分:(1)政策导向(2)进入市场成本(3)法律法规等。在这 一领域的研究中,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结论。比如一些学者会把技术的溢 出、文化因素性、市场的外部等看成影响金融中心形成的首要因素,认为金 融发展的背后动力可以用信息的外生性、不对称信息等来解释。

香港学者饶余庆(1997)曾长期在香港进行一系列的实地研究,获得 不少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和结论。赵晓斌等(2002)在研究未来中国金 融的发展时,创新式地将信息腹地理论引入到地理经济学的领域中来进行研 究。吴景平(2005)采取多维的角度,详细分析了作为近代中国的区域金融 中心的上海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市场状况。此外,有关区域金融中心的形 成问题,王力和黄育华(2004)、黄解宇和杨再斌(2006)与上财金融中心

(2008)等都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潘英丽(2003)与张幼文(2003) 则对金融中心建设的某一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地论述。

饶余庆(1997)通过供求的角度分析说明了金融中心所形成的框架结构。 冯德连(2004)通过创建一个轮式模型,分析认为城市因素和供求因素以及 历史因素作为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的推动力,而拉力则由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 组成,并强调了另一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 薛波(2009)以蝴蝶效应与路径依赖相互作用的分析思路,分为三条分析框 架进行研究。首先从一般的供求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即本国居民与外国居民 以及本国与跨国金融机构对生活基础条件、金融服务及其衍生品等方面的供 给需求关系。虽然个分析框架适用性较广,但未能深层次分析区域金融 中心形成的原因或动力机制。然后是归类研究这些影响因素,第二个框架分 析存在没有很好地理清逻辑分析层次的问题。最后以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的 例子进行说明,引用蝴蝶效应理论,重点介绍了重大政治经济变革在历史进 程中对金融中心造成的影响。但是这三个分析框架均存在一些不足,不符合 当代金融中心诞生的理论体系标准。



与描述相符
0

  • 非常不满
  • 不满意
  • 一般
  • 满意
  • 非常满意
联系电话
010-6313 4959
企业邮箱
bjjrjsj@sina.com
客服QQ
52536288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通泰大厦6层
技术支持: 先锋创易五合一建站 | 管理登录
×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