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10-6313 4959
首页 >> 甄选图书 >>经管励志 >> 《新局——中国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
详细说明

《新局——中国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

去手机购买
价格
¥48
累计销量0累计评价0
购买数量
- +
总计¥48
收藏
  • 商品说明
  • 所有评价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长期以来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宏观经济、产业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等领域。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安徽省、甘肃省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校特聘教授。

刘俏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公司金融、实证资产定价、市场微观结构与中国经济研究等方面拥有众多著述。

管涛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导、董辅礽讲座教授,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金融学会理事,长期从事货币可兑换、国际收支、汇率政策、国际资本流动等问题的研究。’

现如今,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当中。一方面有国内发展阶段的跃迁,发展理念的升级,另一方面又有国际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全球局势的不确定性升温。《新局——中国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试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近期规划和远景目标加以分析,探讨如何在抓住新机遇的同时,做好应对一系列新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本书试图给出中国对于国内外新形势的判断、新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为全球治理提供可行的参考路径。

总 序  韩文高

序  张兴军

第一章 开启新征程 / 001

发掘结构性潜能 提升增长质量 /002

从五大趋势看中国经济的未来 /011

“十四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要全面完成市场化改革 /019

第二章 布局新战略 / 025

“十四五”财政政策走向 /026

值得期待的制度性减税降费 /037

第三章 建设新体系 / 045

加速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046

构建反垄断法新规则体系 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 /056

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发展的变革之路 /072

第四章 开拓新局面 / 079

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080

推动建设对外开放新格局 /086

第五章 直面新挑战 / 097

当前中国金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098

宽幅震荡新常态: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与展望 /109

第六章 谋求新福祉 /123

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任务 /124

抓住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关键窗口期 /138

以生态文明促经济“提质”复苏 /148

附 录 “十四五”规划建议 60 条要点摘录 /159

后 记  / 166

发展的新的三大攻坚战。只有过了这一关,中国才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两方面是全球范围的新潜能,中国有更为先进的理念、有超大规模的市场,完全有机会在这两方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实行更有实效的改革开放

“1+3+2”结构性潜能在今后五到十年都能够起作用,但是现在还不同程度地受到体制机制政策的束缚,应当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实行更有实效的改革开放,使这些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具体的措施有:

一是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创造条件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向集体组织外部流转。集体土地入市、宅基地流转有利于通过交易发现、提升土地价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于更有效的用途。

二是推动空间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改革,规划要有权威性和强制力,同时要尊重来自市场、社会和实践的信息,调整和纠错机制不可缺少。空间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应尊重市场力量,按照人口流动这一重要的市场信号分配用地指标、财政补贴资金等,并按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

三是石油天然气、铁路、通信、电力、金融等在内的基础产业领域,在促进竞争、放宽准入上,应有一些标志性、实质性的重要举措。

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继续推进并扩展义务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可随人员流动的政策,逐步打通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保的衔接,分期建设主要面向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村进城人口的安居房工程。

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在创新居于前列、科教资源丰富的若干城市,如杭州、深圳和内地一些城市,创办高水平大学教育和研发特区,突破现有体制机制政策的不合理约束,在招生、人员聘用、资金筹措、项目管理、知识产权、国籍身份等方面实行特殊体制和政策。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要引入竞争机制,社会各类机构广泛参与,重点向民营机构开放。

除了上述五大改革,中国还要继续推进对外开放。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倡导者、维护者,在全球市场经济建设和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是否可以推行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如果可以做到,我们就站上了国际博弈的制高点。应努力争取第二次“入世”,我们已经签署RCEP,正在积极考虑加入CPTPP,通过加入较高水平区域合作组织,形成制度规则性开放的新格局。国际谈判中会涉及的一些难点、焦点问题,如公平竞争、打破行政性垄断、保护产权特别是知识产权、国资国企改革、改革补贴制度、产业政策转型、转变政府职能、维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等,这些并不是别人要我们改,而是我们主动为之。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相关领域的深化改革,加快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实现远景目标 更重要的是提升增长质量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公布了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些研究认为要实现这一增长速度,这一时期的平均增速不能低于4.7%或达到6%甚至8%以上才能实现。这些研究通常假定汇率水平不变或仅有小幅升值,但是该假定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经济增长的质量。汇率变动是一个复杂问题,从长期看,最重要的变量是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是增长质量的核心指标。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的缩小,部分取决于增长速度,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

从潜在增长率看,这一时期平均增速达到4.7%难度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重要的是汇率变化,而汇率变化直接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日本、德国等国家二战后的发展经验表明,一段时期内与先行者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汇率升值的贡献要大于经济增速的贡献。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PWT9.1数据库资料,2019年我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以2011年为不变价)约为14682国际元,相当于日本的1975年、德国1971年的水平。我们的研究团队初步测算,从1975年到1991年16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平均增长4.4%,累计增长99.6%;日元兑美元汇率年平均升值幅度为5.1%,累计升值幅度为120.3%。从按美元计价的日本人均GDP增长来看,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的贡献要大于GDP实际增长的贡献。

从1971年到1987年16年间,德国实际GDP年平均增长2.3%,累计增长43.2%;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年平均升值幅度的问题,即经济增长的质量。汇率变动是一个复杂问题,从长期看,最重要的变量是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是增长质量的核心指标。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的缩小,部分取决于增长速度,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

从潜在增长率看,这一时期平均增速达到4.7%难度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重要的是汇率变化,而汇率变化直接与经济增长质量相关。日本、德国等国家二战后的发展经验表明,一段时期内与先行者人均收入差距的缩小,汇率升值的贡献要大于经济增速的贡献。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PWT9.1数据库资料,2019年我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以2011年为不变价)约为14682国际元,相当于日本的1975年、德国1971年的水平。

我们的研究团队初步测算,从1975年到1991年16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平均增长4.4%,累计增长99.6%;日元兑美元汇率年平均升值幅度为5.1%,累计升值幅度为120.3%。从按美元计价的日本人均GDP增长来看,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的贡献要大于GDP实际增长的贡献。

从1971年到1987年16年间,德国实际GDP年平均增长2.3%,累计增长43.2%;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年平均升值幅度为4.3%,累计升值幅度为95.1%。从按美元计价的德国人均GDP增长来看,德国马克兑美元汇率升值的贡献要远大于德国GDP实际增长的贡献。

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应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提升增长质量上,而非过度追求高增长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上的合理汇率升值,加上能够争取到的实际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谁都知道2020年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但2021年全世界依然过得并不容易,一边经济在恢复,一边仍受到疫情的侵扰。虽然世界经济确实在2021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2022年以后世界经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还不敢确定。毕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21年最后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给出两个警告:一是随着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收回其在疫情期间提供的支持,全球股票价格和房屋价值面临骤降风险。二是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中断且中断时间超预期,全球通胀上行风险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会怎样运行呢?

相比于其它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有确定性的,截止到我写序这一刻,我国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略 “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而且这个事实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我们现在“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进行科技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与此同时,我们不回避中国经济面临的内生性增长不够的问题,也不回避新冠疫情和中美关系等诸多严峻而复杂的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拖累,而是客观地、立体地去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引导我们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正确地看待和判断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既不要因为中国经济的确定性增长而忽略了自身不确定性的风险,也不要因为自身面临的困难而看淡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前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自己的确定性是每个地方政府、每家企业和每个人的必修课,课程之一就是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经丛书”。

“中经丛书”由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评论》杂志精心打造。作为一个重要经济评论阵地,《中国经济评论》自然要担当起思考先行者的角色。于是,这个在疫情之年逆势诞生的新杂志以杂而不杂、热点聚焦的主题评论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杂而不杂的“杂”体现在不同的经济学专家(包括权威官员)和不同的经济观点同时出现在同一期杂志中,形成“前沿观察”“中经智库”“趋势洞见”“环球视野”等栏目;“不杂”体现在无论哪一位专家或官员、无论哪一个栏目和观点都围绕一个经济热点或主题展开。于是,一个眼界更开阔、思考更纵深、评论更立体的畅读体验开始了。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出版的“中经丛书”奠定了基础。

因为每期《中国经济评论》杂志都聚焦一个经济热点问题,这便为独立成书提供了深邃的思想和完整的体系。于是,我们在“聚焦构建双循环”“聚焦资本市场”“聚焦科技创新”“聚焦近景远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为“中经丛书”,先期推出的是《论局——双循环的机遇与挑战》《谋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革与突围》《布局——中国科技创新的道路与抉择》和《新局——中国近期规划与远景目标》,后期还将结合供应链产业链、扩大内需和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紧扣经济前沿的深度作品。我们希望,通过继续加强媒体融合、书刊联来丰富我们的“中经丛书”。也让更多关心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有识之士们,能够多一个洞见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未来的重要窗口。


与描述相符
0

  • 非常不满
  • 不满意
  • 一般
  • 满意
  • 非常满意
联系电话
010-6313 4959
企业邮箱
bjjrjsj@sina.com
客服QQ
52536288
公司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通泰大厦6层
技术支持: 先锋创易五合一建站 | 管理登录
×
seo seo